宗其香(1917.11.30–1999.12.29),江苏南京人。幼家贫,自学美术。1937年当徒工时,《山水》即入选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展。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毕业,被徐悲鸿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人物、山水画,尤长夜景。
宗其香在新中国山水教学、水彩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中央美术学院名师。代表作品有《嘉陵江上》《艺君像》《漓江夜》《寺前小集》等。
宗其香是20世纪中国画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最早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山水画而获得成功的画家。1942年在重庆举办了“重庆夜景”山水画展,独创了中国的夜景山水画,打破了传统中国画不能表现光感的限制,徐悲鸿亲自主持了画展开幕式,并著文说道:“宗其香用贵州土纸,用中国画笔墨作重庆夜景灯光明灭,楼阁参差,山势崎岖与街头杂景,皆出以极简单之笔墨。昔之言笔墨者,多言之无物,今宗君之笔墨管含无数物象光景,突破古人的表现方法,此为中国画的一大创举,应大书特书者也!”
宗其香用中国画水笔墨融化写生,结合中西之法而创作表达,把灯光的美表现出来。在夜景中探寻墨色的丰富变化,捕捉与体现黑暗中光亮的不同层次与色阶。更独创了中国的夜景山水画,打破了传统中国画不能表现光感的限制,为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范迪安教授曾评价:“在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图谱上,宗其香先生补传统之未足,取夜景为专攻,为山水画的发展拓出了一方新境。那夜色下熠熠生辉的山城灯火、航船灯光,使山川江河拥有别开生面的光明,也可视为他人生的向往。”
徐悲鸿先生更是曾对宗其香先生的艺术创作也有过极高评价:“今宗君之笔墨管含无数物象光景,突破古人的表现方法,此为中国画的一大创举,应大书特书者也!
宗其香要求学生,“画画要事先想好主题,表现什么、什么最打动你,首先打动自己,你画出来才能打动别人,画画的人要具有演员、导演、舞台装置的才能”。 就象宗其香众多山水科毕业的弟子所说的:“五六十年代宗先生影响着中国整个画坛,是全国美术院校师生所崇敬的名师。”
来源: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