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其香先生1917年出生于南京市,家境清寒,小学毕业后,在一家银盾店当了几年小学徒,工余自习国画。由于天赋高加之勤奋刻苦,宗先生少年成材,16岁那年(1933年),其作品便入选全国美展,并被全国美术协会邀请为会员。次年,国画作品《白孔雀》《双鱼》入选参加《加拿大温哥华中国画展》,1935年作品《巫山十二峰》入选全国美展。1939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亲聆徐悲鸿、黄君璧、陈之佛等大师的教诲,是徐悲鸿最赏识的学生之一,徐先生赏识他的才华,更赏识他的勤奋。1942年国画创作《风雨同舟》参加了全国美展,1943年在重庆举办了宗其香《重庆夜景》主题个人画展。他所创作的《山城之夜》营造出山城夜色、船火乍明乍暗的灯光,和水中荡漾倒影交相辉映的景象,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赞赏,社会上也反响强烈。1944年大学毕业,被徐悲鸿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随该学院迁至北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6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中国山水画教研室主任。他几十年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画家。
在徐悲鸿的眼里,“以中国笔墨用西洋画法写生,宗其香、李斛是两个成功的典型。”而宗其香更与蒋兆和、李可染、李斛等被称为中国美术改革派四大家。作为20世纪中国画中西融合的开拓者之一,宗其香先生是建国初期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的一代宗师,与其同时代画坛名师大家相比,宗其香、李斛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领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描绘现实生活与战场题材的早期创作,到日臻成熟完善的夜景山水画,再到展现民族风情与南国风物的山水写生,宗其香一生致力于将中国画的笔墨写意风格与现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西方绘画的光影表现相结合,由此推进与深化其师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主张。尤其是宗其香夜景山水画的创作与革新,不是简单地引西润中,而是面对笔墨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多维度思索,具有代表性的水墨夜景绘画充分展现了夜空、灯光、水色相互交织的意境。其创作对于意境与现实的思索,为现代中国画现实观照课题提供了有益养分,并在学院教学中得到践行与印证。
宗其香的艺术创作,根植于社会历史的现实关怀,也源自于对世间疾苦的深刻关切。他一生的现实题材创作,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画艰辛万状的嘉陵江纤夫,也画神情淡然的城市劳动妇女,画被日寇飞机轰炸后的残垣断壁,也画敌人炸不断的顽强的夜岸灯火。1945年春,时任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的宗其香,曾应导师徐悲鸿之命,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美国盟军OSS心理作战部总部工作。他当时的工作是绘制抗日宣传画,由陈纳德部队的飞机把绘制的宣传画印刷品,一批批空投到日军阵地,以瓦解分化日军斗志,促使在华日军早日投降。宗其香20世纪40年代战争题材还有淮海战役战地速写等。他的创作从红军长征、淮海战役到抗美援朝,从十三陵水库、北京展览馆建设工地到首都街景……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其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秋风里》《朱门之外》,表现了流离失所的劳动民众,充满悲凉与苦涩的味道;五六十年代,他的《不朽的英雄杨根思》《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讴歌了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雄人物;《锻工车间》《修船厂》表现新中国生产建设中干劲冲天的劳动者……这些对于社会同情与关注,也是对徐悲鸿此前指出的“中国画家太不注意社会现状,竟无一人写寻常生活者”的积极响应。1946年徐悲鸿任复校后的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之后,发表书面谈话《新国画建立之步骤》,也特别列举了其本人与叶浅予、宗其香、蒋兆和等人的作品。
也正是那战乱的年代,宗其香面对迷茫幽深的山城与呜咽流淌的江水,真正“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触景生情创作了嘉陵江夜景水彩画。在将夜景水彩画随信寄给徐悲鸿后,他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赞赏,同时徐先生建议:“古人画夜景只是象征性的,其实并无光的感受,如《春夜宴桃李园图》等。你是否试以中国画笔墨融化写生,把灯光的美也画出来?”由此,使宗其香找到了他艺术独创的突破口,在夜景中探寻墨色的丰富变化,捕捉与表现黑暗中光亮的不同层次与色阶。夜景题材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也有所表现,但古代文人表现夜景一般不直接描绘深沉的夜色,而是通过月下竹影等相关物象来暗示夜景,或是借由题跋来点明主题。传统意义上以寓兴手法来表现夜色,与“计白当黑”“以少当多”的中国画传统笔墨图式有关。而近代以后引入的光影、素描观念大大拓展了中国山水画表现空间的可能性。宗其香开创了以深背景留白的画法来表现夜晚的方法,其夜景山水已不仅作为一种题材和形式,更升华为内心感受与真实景物的“物我交感”。
宗其香的夜景山水创作初期作品完全表现了鲁迅先生《夜颂》的情怀,“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但在其后期艺术创作中,完全展现了桂林山水的静谧和光色焕然的跳动感,充满南国月夜下水天、云光、色彩、倒影的优雅情致,使观者如置身于若隐若现的朦胧夜色之中。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