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郭味蕖的创造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对于花鸟画家来说,必须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即“两个深入”。深入自然生活,就是要广泛地接触自然界事物,通过观察、研究,认识它们的生活规律和造型特征,了解自然和人的密切关系。深入社会,就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努力从思想感情上深刻地把握住新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临摹、写生也是深入生活,也是为创造服务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关于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问题,以及和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的问题,郭味蕖在古代《四画人评传》和现代画家评论文章中有所涉及,不过,谈论最多的还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撰写的几篇关于花鸟画学习和创作方面的文章。

1959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谈花鸟画创作》一文,最后强调说:

“花鸟画家必须先深入生活,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群众打成一片,在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破旧立新,努力创作,同时不断提高艺术技巧,努力学习古今中外绘画大师们的长处,这样才能正确继承和发扬花鸟画的优良传统,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

郭味蕖这简短的几句话,包涵了丰富的内容,即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与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的关系。这里的现实生活包涵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深入社会生活是为了把画家的思想感情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对美的需求;深入自然生活,就是通过写生,发掘题材,认识事物的生长规律和造型规律,破旧立新,收集并掌握生动活泼的创作素材;同时,通过临摹、研究等手段努力学习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长处,继承和发扬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郭味蕖“两个深入”和“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 的理论思考与中国古代画论“师法古人”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有着密切的联系。谢赫中国画六法中的最后一法是“传移模写”,即临摹画的技能。有人认为,传移模写是要求在创作上学习前人的经验,也就是“师法古人”,在品评上是要看这个画家继承传统如何,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则是从姚最“心师造化”发展而来,意即以造化为师。造化,原是指自然界,后来指一切客观事物。心师造化阐明了画家与所表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句话,概括了画家创作过程中反映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的联系作用。比“心师造化”增加了主观思想感情因素。而郭味蕖强调“两个深入”和“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的理论思考则是“师法古人”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例如“深入社会生活”就是为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与广大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的互动与交流,关注欣赏者的精神需求。也就是增加了“人民性”的时代特征。

1962年,郭味蕖撰写《花鸟画的推陈出新》一文,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推陈出新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二、花鸟画的推陈出新是一次本质的革命;三、深入生活,并不是单纯收集创作素材;四、花鸟画如何推陈出新,怎样才算出新。谈到“深入生活,并不是单纯收集创作素材” 时说: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但所谓生活,应包括着丰富的内容,并不单纯指自然生活。花鸟画家深入生活,不只是为了认识客观物象的造型,花和鸟的生长规律、生活规律,从而通过写生速写,到广大自然中去收集创作素材,更主要的是深入到广大的工农群众中去,体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花鸟画家深入生活是和山水、人物画家一样必要的。这是因为到生活中去,不只是为了通过生活实践深入观察,去理解花和鸟的形象色泽以及花鸟环境,更重要的是画家通过生活锻炼达到世界观的转变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有能力自己重新处理审美观点。”这是郭味蕖对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理论思考,也是他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他说:“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地把自然生活和人民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这些自然物以人民的思想感情,努力去把握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乐观、欣欣向荣的社会情调和气氛。”

郭味蕖强调深入生活,才能认识生活。人的认识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的不断循环反复,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才有能力去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艺术必须深入生活,因为艺术是现实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创作。但,现实究竟不是艺术,艺术也不要求表面地反映生活。任何艺术离开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是不能进入创作的,更不会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因此,画家对生活必须作艺术的反映,也就是要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画家要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就必须具备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要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把握艺术的创作规律。一般说来,一个花鸟画家的成长,要经过从临摹到写生、创作的过程。郭味蕖认为临摹、写生、创作必须紧密结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推行的“三位一体”的中国画教学体系。针对这个问题,1962年,郭味蕖撰写了《临摹、写生和创作》一文,后来此文收入《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中的第四讲,作了十分系统论述。在1962年《花鸟画教学大钢》中也有详细的安排和系统的论述。两个深入和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或者说“两个深入”和“三位一体”是贯彻于郭味蕖花鸟画学习、创作和教学全过程的理论思考和具体的艺术实践。

他在1941年8月24日载北京《晨报》第四版的《有感于此次画展》的北平画展前言中说:

“予曾谓作画须从临摹古人入手,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

前贤寄兴翰墨,兴到笔随,风趣横生,每当风雨晦明,拈毫濡素,乐亦在其中矣!较之吾人以死法拘求形迹者,则反是!所谓法古而不泥古,取长舍短,融会贯通,摈落筌蹄,方穷至理。

予近年每见历代大家名作真迹,辄觉二三日寝食有味,悬诸壁间,镇日晤对。吾人每对古人名作,当想其未画时如何胸次寥廓,欲画时如何解衣磅礴,既画时如何经营惨淡,如何纵横挥洒,发墨赋色,必使神会心谋。

蕖自髫龄入学,读书余暇,辄以笔墨自娱。及长,负笈申浦,专究绘事,经诸师长耳提面命,彼收切磋之益。以后乃广搜名迹,模山范水,走苏、杭、燕、晋,攀居庸、云冈、眼底精研物理,笔端搜求造化,二十年来始稍门径。”

从以上郭味蕖的言论中我们知道,郭味蕖十分注重对古人的学习,每每悬壁晤对,手摹心追,取长舍短,融会贯通,必使神会心谋,亦有精研物理,搜求造化的对景写生,却还没有赋予花鸟画时代性创新的意识。这一时期所论所画都是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到1962年,郭味蕖撰写《临摹、写生和创作》时,匆匆时间已经20年,社会更生,时代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思想、文艺方针和文艺政策的感召下,更新了思想,转变了文风,对临摹、写生、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成熟的理论思考,并用新的创新理论指导自己新花鸟画的创作和教学。他说:

“临摹是学习古代绘画遗产的重要方法,也是具体继承前人表现技法的一个主要过程。古代画家在长时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要通过有步骤地观察临摹,对遗产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从而继承前人优秀传统。……临摹分拓临,对临和背临。写意花鸟画不可拓临,对临不是看一眼临一笔,而是先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有了较深体会的时候再动笔去临。……临摹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作为目的。”

此时郭味蕖已经对临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方穷至理”的技法学习上升到“深入地分析研究,从而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从“必使神会心谋”的“镇日晤对”发展意识到“临摹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作为目的。”,并掌握了拓临、对临和背临的具体方法。郭味蕖重视对传统的研究和学习,由于世家出身,家藏甚富,加上自己喜欢鉴赏收藏历代精品字画,其研究学习传统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这也是为什么郭味蕖有十分清晰的理论思考的原因之一。同样,郭味蕖对深入生活,面对自然的写生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独特的理论思考。他说:

“写生的方法,本是中国古代画家所久已使用的方法。自西洋美术理论传入以来,写生更成为学习美术的必经途径。我们在大自然中观察、研究、记录客观事物,往往使用写生、速写、默写这三种方法,这被称为‘三写’的写生、速写、默写,是培养正确造型能力的基本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可以是常识性的,即具有一般的熟悉、观察和收集素材的性质;又应有重点地结合个人的创作能力,有目的地进行创作素材的收集。……

速写要求迅速、准确、洗练。它比写生难,必须经过锻炼,否则就不能得心应手。

默写要求记忆,实际上,写生和速写已经包括着默写的成份。

默写有两种,包括在临摹中运用和在写生中运用。……默写是接近创作的。

记忆和默写,又是中国画创作方法的优秀传统,只停留在写生的基础上还不能完全进入创作。中国画家都是凭着记忆来作画的。画家记忆中的形象是经过加工的,比自然生活中的形象更典型、更生动。

总之,写生、速写、默写三者的作用有分工,三者的目的也不同。写生是精微记寻,速写是动势姿态的记录,默写即是临摹和写生的辅助手段,又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方法。要通过观察、分析、记忆、写生、速写、默写等不同方法熟悉生活,把握繁复的花鸟形象和多变的花鸟动态。做到闭目如在目前,下笔如在腕底。没有认识的深度就没有表达生活内在精神和清楚的表达自己感受的深度。”

郭味蕖这种对写生的透彻理论认识,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坚持写生的经验总结,这也是其青年时期学习西洋绘画养成的写生习惯的延续,也由于“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彻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的画没有重复。常画常新的根由所在。下面我们是再来考察一下他部分关于写意花鸟画创作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思考。他说:

“进行写意花鸟画创作。首要的是培养创作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思想、理论、生活、技法,以及广泛的文化修养。

当具备了思想、生活、笔墨技法修养等各种条件之后,即可进行创作。通过反复的创作实践,又可促使这此条件不断成熟。

我们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

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新风范的作品。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他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看法就有了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于旧的一套表现技法,就觉得不适应和不够用时,因而也就要求创造出新的技法。

我在近年的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映我们时代的精神面貌。”

由此可见,郭味蕖的写意花鸟画创作,首先强调培养创作基础和广泛的文化修养。强调花鸟画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思想之新,带动理论之新,以理论之新带动技法之新,从而创造出意境新、情调美的新型花鸟画,努力反映和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

摘自《道尚贯通·艺贵出新——通人郭味蕖的追求与创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