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朱曜奎教授嘱托我为他这本作品集的主编,作为学生,甚感荣幸。
朱曜奎教授从不满二十岁就开始了他的从艺、从教的生涯,已近70年,如今即便已是耄耋之年,依然对绘画、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这份事业。他从民国走来,成长于社会动荡的更替期,他依据其父亲“草木人生”的处世心态,面对过无数的苦难现实,也造就他坚韧、务实、朴素的品质。他这些特质,也深深的影响着他艺术创作和教育主张。藴厚的家风和为民族自强、国家强大而奉献自己的家国情怀,使他如同他的恩师们颜文樑、胡粹中、朱士杰“沧浪三杰”一样,通过一辈子所倡导和践行的“大美术”和“大设计”的理论,以家国情怀和先进的教育体系以及学养默默的改造着、鼓舞着、影响着这个变革的时代。我认为,这就是他们这代教育家和艺术家的伟大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
朱教授常说“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是他一辈子的事业”,他在办学、教学的同时,创作了数千件体量的壁画、装饰画、漆画、油画、雕塑、设计作品等,门类跨度非常大,象他的代表作,壁画《小鸟天堂》、《郑和下西洋》、油画《毛主席与安源工人》、《杨子荣》等,都成为时代的印记。
朱教授山水油画创作,我认为内核传承着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水墨画的精神图式。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那时代,中国社会“仕隐分工”,形成了隐士阶层,他们主张回归自然,深入山水,通过自然山水以“澄怀观道”,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朱教授所创作山水油画,实际上,出自他内心对大自然山水景观的热爱和敬畏,并通过画作对时代种种乱象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和他的学术主张是一致的:“艺术一定要因思想精神性而存在;同时要发现问题,为创造更美好的社会而创作”。现如今,人类无节制的造物与毁物,对大自然的破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我们再不去反思,不用美学感化广大民众,势必自食其恶果。当然,我们处在高速变革发展的后工业时代,是无法再回到纯粹意义上山水澄明、空气自然清朗的环境下生活。但他想通过山水画作,唤醒些许的魏晋风度,让人们重新热爱自然,珍爱环境,爱护自己家园。
朱教授的每一幅山水油画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大有不同,但都是由心而来、自然感怀、随景而生。用油画这个载体,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和西方写实的精神有机融合,他创作的思想就是依据是“儒释道”诸学的自然观,如老子“道法自然”观,将创生万物的自然之道引向人生,通往自由的审美境界,他主张的是自然之乐,与自然界的万物同乐共处,寓义是:一方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另方面隐含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可以说,先贤这些思想,使朱教授的创作远离了时代的“精神雾霾”,创作了无数的,且与众不同山水油画作品;他清楚的知道:只有回归自然,回到精神性,才能漫步在永恒时光里,也只有这样,一切才会变得更美好。这就是,我所能理解到的,他的山水油画作品的精神和社会意义。
此次,出版这套书籍除了朱教授作品外,还收录了几位前中央工艺美院老领导和教授,在不同时期写给朱教授的文章,目的让读者从他这些的前同事,更清晰了解朱教授。(鲁晓波 2019年4月于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