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为人老实本分,作品确是非常有灵气和正气,是学院里少壮派。他学油画出身的,对色彩非常敏锐、造型能力突出。所以,不管他在艺术设计、壁画、漆画、雕塑、纤维艺术等领域,也是得心应手,捻手就来,所以他的作品涉猎的题材也很广泛,手法也多样。他所创作的油画有别于西方的绘画形式,是中国意象的油画,不是对现实景物简单的临绘,他总能将美好的景物,通过自己认知去重新创作出的艺术景象。
我以为,对西方的现代绘画,我既不同意照搬,也不同意一笔抹煞,一个画家要有中西融会贯通的能力,不论用什么工具和风格表现,我们不妨尽量接受外来的影响,凭它们在我们的神经上起一种融合作用,再滤过我们的个性来著作、来创作,小朱这方面能力就非常突出,他不受什么派别的成见的束缚,他的作品能找到自我,这点对画家来说太重要了。
对于艺术学习和创作,实际上我一直主张,不管是我国古今好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研究;世界各国好的作品我们也应该研究,但是不能呆板板地模仿。画家更应该站在社会中观察社会,站在人生中观察人生、观察一切。画家应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使自我站在时代之上。这也是上世纪30年代,我们组建“决澜社”时,所常常讨论的话题;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中西文化相冲撞相交融的激荡年代,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画坛,也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几乎与“决澜社”创建的同期,小朱的父亲朱士杰先生和颜文樑在苏州沧浪亭发起的“赛画会”也是为推进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声声“呐喊”,小朱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成长,目前他的作品不论在壁画、漆画、雕塑、油画、设计都能找到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这体现他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点对画家来说更重要了。
我与其父亲都老去了,十分期待小朱坚持融会中西,在未来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庞薰琹 1980年3月于北京)